專欄作家/EP
你喜歡燈火通明的夜晚嗎? 在人群繁雜的城市裡,逐漸出現了許多夜景餐廳、景觀套房,主打不用人擠人就能夠享受眺望整座璀璨城市的浪漫氣氛。顯而易見,對於現代的人來說,欣賞遠處的燈光是一件令人心情舒暢的休閒娛樂。
但,你可知道,這些美不勝收的城市夜景竟是造成「光害」的主因之一嗎?

光害,又被稱作光汙染。
現在的人造燈光遠比大自然原始的亮度亮上數百、數千倍,也因此,若人們過度使用照明系統,不會在日落時自然消滅的人工燈光,勢必會造成光害。
光害究竟會帶來什麼?只是在晚上的時候開著電燈,真的會造成什麼影響嗎?
除了夜晚逐漸看不見的星空、以及開燈所帶來的電費、能源耗損增加之外,光害對於人類的影響表面上看起來似乎不嚴重;但其實光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絕對不只如此!
光害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那些影響呢?這些影響又是如何對自然環境、動物生態造成致命的危機的?以下列舉的例子,將會讓你更深入的認識到光害!
一、鳥類受強烈光線干擾失去方向感、無法順利遷徙導致死亡:
相信每個人在家中都有看過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夜行性等特性,用發光燈管誘捕昆蟲的捕蚊燈。那你是否也知道,其實鳥類也像昆蟲一樣,會受到強烈發光體的影響,而視覺變差看不清同伴的位置、甚至會脫離原本的遷徙路徑! 在七個研究年度中的研究結果中,發現911紀念光柱儀式打亂了鳥類的飛行途徑、模式,導致數百萬隻受到強烈光柱影響的百萬隻鳥群漫無目的地在附近繞圈、不停鳴叫。
二、破壞生態平衡:
在生態系中扮演多重角色的昆蟲是很多物種的重要獵物,因此當昆蟲大量聚集在燈光周圍時,會因此導致原本的生態平衡被打亂、捕食者更有利容易生存。舉例來說,身為掠食者的蜘蛛、蝙蝠、壁虎和蟾蜍等,都曾被發現靠人造光覓食。這種捕食風險的增加很可能導致受影響的昆蟲迅速滅絕,也讓生態圈、食物鏈之間的平衡維持被打亂。
三、影響物種的覓食、繁衍、發育:
在夜晚開啟的人工照明,除了會直接打亂原本的生物繁衍,如:螢火蟲在光害環境下難以成功求偶、也會讓昆蟲、植物等具有規律生態習性的物種體內的生理時鐘受到影響;對於具有避光性的昆蟲來說,在光害地區覓食的時間會減少,也因此可能導致該物種在光害地區較難以生存。 另外,因為在光害環境下,物種難以感知白天和黑夜的長度變化,因此靠月光或星光的引導而產卵的昆蟲們,會因為光害的影響而將蟲卵產在馬路上,也因此導致該物種的存活率大幅下降,面臨生存危機!
四、可能導致受影響的物種大量死亡:
在人工光源長期照射的情況下,將會對受光源吸引的昆蟲帶來劇烈傷害。具有趨光性的夜行性昆蟲中,若是被光源吸引而受困,昆蟲將會因為無法擺脫被吸引的情況,而不斷在光源周遭徘徊環繞。最終將導致大部分受困的昆蟲在早晨前死亡,除了因為拍動了整夜的翅膀而精疲力盡外、也更容易被周遭的掠食者吃掉。據估計,每年車頭燈在德國會造成1千億隻昆蟲的死亡。
五、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
在強烈的光線長期直射的狀況下,將可能導致人體睡眠不足;而在大腦長期休息不足的狀況下,將導致人工作效率下降、神經衰弱、甚至是失眠等生理與心理狀況發生。除此之外,光害也會對眼睛的角膜、虹膜造成傷害,負責將人體眼睛聚焦的角膜、控制光線進入眼球的虹膜一旦受到強光傷害,將可能引起眼部疾病!若是不加以改善周遭環境,除有機率出現視力下降、或是頭昏腦脹的狀況發生之外;也有視疲勞或是視力下降的可能,而這些眼部的疾病,都會直接或間接地造成平時生活上的不便。 若是人體長時間處在白光污染環境下,將會造成視力模糊、最終白內障的發病率將高達45%。而若是長時間處在藍光的燈具之下,會抑制賀爾蒙-褪黑激素正常分泌、身體難以進入深層睡眠狀態之下,最終將會影響人體免疫功能、新陳代謝等狀況。
六、氣候暖化的導致原因之一:
浪費電力,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令溫度上升的燈光,最終也會加劇氣候暖化。由於照明設施會發出熱力,導致氣溫升高,因此過度照明亦會間接令空氣調節需求增加,形成雙重浪費。此外,發電產生二氧化碳,而過度照明無形中亦令碳排放不必要地增加。
直至今日,光害已經對自然生態、甚至是人體本身都造成了如此沉重、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但由於人們的生活習慣裡很難完全割捨掉對於燈光的依賴性,即便光害的根本解決辦法即是盡可能關掉所有的燈光,也難以直接實行這個方法。
因此,也勢必得在人們的正常生活與避免光害的行動中取得一個平衡。
首先,我們可以從改變自己的小習慣、或是更換家中燈具開始,透過一些小小的改變,也能夠逐漸改善光害對周遭環境造成的影響、降低光害對生態、對我們自己造成的傷害。
小小改變, 從生活中做起
一、感應式照明
只在感應到生物時亮起的感應式街道照明,可以盡可能的減少街上浪費的照明量。除了自身使用上的便利性之外,也能夠有效降低夜晚路燈長時間照明造成的光害汙染,盡可能降低對夜行生物的影響。
二、只在需要的時候使用照明
像是在深夜關掉霓虹招牌的電源、離開房間時順手把燈關掉等等小舉動,除了有節省電源的效果之外,也避免長時間的燈光開啟對生物造成的影響!
三、加裝燈罩、照明朝下
最理想、防止光害產生的街道照明,應在街道路燈上方與側邊加蓋遮掩散出的光線,讓光線向地面集中、減少照明浪費,不讓光線射向天際。
四、改用其他照明產品
若能大幅淘汰藍白光源,對改善都市光害將大有助益,建議改用暖色調的白光、或是使用低瓦數、低藍光的燈泡,即可避免藍光讓光害更加嚴重。西班牙城市維雷馬拉加近期在市區街道上,採用可調整明暗的白光照明。
五、減少住家光線外洩
窗戶、建築物、花園等場所,若沒有隨手將燈關上,洩漏的光線即會造成光害。因此也建議屋內加裝能夠完全遮蔽光線透出的窗簾、以及隨手關閉室外的燈光,減少住家光源對環境造成的傷害!

燈泡、電光源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而伴隨而至的光害汙染,也逐漸加深對環境和人們身體健康的不可逆傷害,儘管如此,目前仍很難完全阻斷大眾對於明亮世界的依賴,因此光害污染的速度也難以減緩。
為了避免光害汙染的問題繼續失控蔓延,發源於1980年代 的美國亞歷桑納州的暗空保護運動,積極的計畫保護夜間天空的黑暗,以及藉由管理室外照明的品質傳承夜空!國際暗空協會(IDA)自成立以來,已經於全球完成一百多個暗空公園與社區的認證。
除此之外,連江縣議會三讀通過《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成為台灣立法管制光污染的第一例,此條例針對特定區域內的光源照度與輝度、閃爍的燈光、大型光源加以管制。藍眼淚區域、雌光螢棲地、觀星熱點都可能被劃入保護範圍,違反規範者若未在期限內改善,可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鍰。相信這樣的條例也能將光害造成的機會降到最低、還給動植物生態一個無光害汙染的生長環境!
未來,由四鄉五島組成的馬祖將有機會成為一座「暗空列島」,為星空旅遊、為被CNN列為世界15大奇景之一的馬祖「藍眼淚」提供良好的觀「光」條件。
《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重點包含:
- 劃設「光敏感環境區域」:「光敏感環境區域」指的是人工光源產生生態擾動,或造成民眾不舒適的區域。
設定管制時間與管制標準:夜間10點到隔天早上6點,「光敏感環境區域」內所使用的光源不得閃爍,妨礙他人生活作息。使用光源的輝度及照度,也不得超過環保署《光污染管理指引》界定光害管制標準。
大型光源採審核制:光敏感區之面積超過25平方公尺、且設置於村莊主要幹道兩側界線外30公尺內之第一排建築物,都事先應送審議小組審查。
設定權責機關與罰則:主管機關有進入公、私場所檢查檢查和測量的權責,若測定後限期改未改善,可以處光源之相關所有權人或使用人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你曾經看過一望無際的星空嗎?若那時候星空帶給你的感動目前還保留在你心中的話,不妨也透過日常的一個小舉動,一起為降低光害盡一份心力!
參考文章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9%E5%AE%B3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66179
https://e-info.org.tw/node/103437
https://e-info.org.tw/node/210947
https://e-info.org.tw/node/221601
https://kknews.cc/zh-tw/news/zggo3xa.html
http://ese.org.hk/wenwei/?p=294
https://thisbigcity.net/zh-hant/reduce-light-pollution/
https://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3119
http://newgs.ephhk.com/jsp/popup/News_popUp.jsp?id=2585
https://e-info.org.tw/node/233021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darksky/
攝影師:Mack Kamp,連結:Pexels
攝影師:Yuting Gao,連結:Pexe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