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海洋中的吻仔魚
環保,你覺得是什麼呢?
大多數人的第一直覺不外乎是自備餐具、環保袋、資源回收,當然或許你想到的是近年來最夯的海邊淨灘活動~畢竟不管是路上還是海上,都已經充滿大規模的垃圾,而垃圾被海洋生物吃下肚後,會對海洋生態系產生一連串的危害。但你知道其實最初最初的環保始祖是誰嗎? 是塑膠袋,沒錯就是你在傳統菜市場看到的塑膠袋,你可能會覺得我在跟你開玩笑,但事實上塑膠袋真的是為了環保而設計的,以下就讓我來好好解釋給你聽吧~
首先,先來談談塑膠袋的小歷史,塑膠袋,在1959年由一位瑞典的包裝設計師 Sten Gustaf Thulin 所發明,你可能會好奇,怎麼會是一個包裝設計師發明了塑膠袋呢?發明家和設計師這全完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職業啊…別著急,我們一步一步從歷史談起。
1.歷史前情提要

二戰後各國發展
2.經濟活躍與塑膠袋發明
1950年代後期,當時全世界的經濟近乎已完全恢復,經濟甚至可以說比戰爭開始前更加活躍,穿著開始以鮮豔明亮為主流,著重線條設計、柔滑質感、親膚材質的品味時尚感,這樣的新時尚有利也有弊,Sten Gustaf Thulin看見的是資源鋪張浪費的弊端,蓬勃發展讓購物袋需求大增,以紙袋和布袋為主的購物袋,花費大量資源去製作,卻無法重複使用,因此Sten Gustaf Thulin想盡辦法製作出可以重複使用很多次的袋子,所以他以「焊接」的方式,將塑膠黏合在一起,成了最初的塑膠袋「T-shirt bag」,Sten Gustaf Thulin的初衷是希望藉由一個不會輕易破掉壞掉的袋子,讓袋子可以多次使用,進而達到環保的效果。
3.發明家的初衷
藉由上面塑膠袋發明家的介紹,其實不能發現發明家的初心,是為了減少資源浪費,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在製作技術相對的較不成熟的狀況下,就造成袋子容易損壞的問題;現在是有成熟的技術,但為了減少焚燒更多的塑膠袋,為了地球環境、物種生存權利、環保意識抬頭,所以政府、四大超商開始提倡自備塑膠袋,當一個塑膠袋可以重複使用10次,甚至是100次時,塑膠袋就發揮了效果,成功漸少了塑膠袋用完就丟的習慣,發揮了多次使用的作用,近年來很夯的棉布袋、環保袋,其實也是重複使用的道理,只是時代的演變,人們更加重視環保袋的材質質料的外觀款式,不論如何,初衷都是一樣的,不論材質、外觀如何,要能重複、多次使用,能達到綠色環保的作用,就是環保袋!
4.真「綠色」的定義
綠色循環,最嚴格的定義,是使用天然非化學的製品(其製品都可被自然分解),並落實重複利用的模式;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來說,綠色生活是在使用有限資源下,盡可能的減少對於汙染環境的行為,達到「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社會」;同時也參考綠色生活資訊網的內容,綠色環保,可以視為一種環保的行動,是透過減少過度生產、包裝、消費等行為,降低人類生活對於環境的衝擊與危害;根據上述對於綠色循環、綠色生活、綠色環保的觀點,可以較宏觀的方式來闡述整體的概念,綠色環保,是把愛護地球、環境永續放在心上,在享受舒適便捷的生活,也藉由綠色行動(食衣住行育樂),兼顧地球的永續發展。其實是要在生活中,其實不只環保袋,生活中還有很多綠色環保唷!有很多看似像垃圾到的生活廢棄物,經由你的巧手,都可以搖身變成環保小物~
綠色環保小物與說明
環保花盆
每天喝水的塑膠瓶就是一個很好的環保小物,經由切割及稍微剪裁寶特瓶,就可以讓寶特瓶變身成生活萬用好幫手,那寶特瓶究竟怎麼變身呢~基本款的就是花盆,只要根據自己想要的大小,把寶特瓶切開,留下有底座的那一半,在底部用美工刀戳幾個小洞,擔心使用美工刀比較危險會受傷的話,也可以改用針在寶特瓶戳洞(若是是針的話,建議可以多戳一些),這些洞就可以幫助植物排水,然後呢~發揮你的美術超能力,把自製的花盆做點裝飾,這樣就完成一個環保花盆了!
環保手機充電架
這一個也很好做-手機充電架,作法也很簡單,首先找到一個大的寶特瓶,然後先把下半部裁下來後(如果手機長度較短,建議裁切寶特瓶尾端1/3即可),接著拿出手機充電線和筆,把充電器的電源頭貼合寶特瓶的一邊,延邊邊畫出框框,然後拿出美工刀,延著剛剛畫好的線切下去,由於寶特瓶邊邊部分可能較為尖銳,在拿取的時候一個不留意就可能割傷,所以建議把裁切的邊邊都唸上紙膠帶,一來是美化外觀(也可以說是個性化風格~),二來也保護自己的使用安全,這樣一個漂亮的款的手機充電器就完成了!

寶特瓶環保藝術創作
寶特瓶,其實是很多變的,即可以變身為植栽器皿,也可以是3C充電擺件,更可以塑膠提籃、花園灑水器、鉛筆收納筒、漏斗、分蛋器,在歐美國家甚至有很多以寶特瓶為原料的藝術創作,這全都看你怎麼發揮!

寶特瓶的藝術創作-瑞典UMA建築團隊-裝置藝術品
既然日常隨手可得的寶特瓶都能變身成生活小物,讓生活變得更便利,這樣其他類的產品一定也可以啊!是的!只要運用剪刀、膠帶,很多我們認為是生活廢棄物的東西都可以華麗變身!以下列出五大項自製二手生活小物給大家參考!
老舊淘汰衣物:
衣服穿久了總會變得鬆鬆垮垮的,還有些衣服幾乎很少,這些都是生活中難以避免製造出的廢棄物,但在丟掉之前,你可以在發揮一點小巧思,讓廢棄衣物有重生的機會!運用你的巧手(還需要一顆愛動手手作的心與熱情),就重新把衣服作成杯墊,如果你具有高超的技巧,那麼你可以挑戰進階的地墊、小零錢包、手提袋、小兔子娃娃等物品。
家庭號牛奶塑膠瓶:
喝完的牛奶瓶只能回收嗎?除了回收外,牛奶塑膠瓶更可以變身居家收納清潔小物,牛奶瓶的下方可以變成收納盒,上方握柄的地方(連同下方一同裁切),又變身園藝工具-小畚斗
廣告紙:
在開車、停車、走在路上,甚至是信箱裡,都常常收到很多廣告傳單,補習班宣傳、賣房子、節慶活動、餐廳開幕、飲料優惠等各式各樣的傳單,這些傳單有一個特性,有一定的厚度,居多會用157g光粉紙進行印刷,它的特性是厚度在0.14 ~ 0.16 mm,相較於一般書籍的0.11mm厚一點,第一種用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桌上型小垃圾桶!在餐桌上吃飯的時候,難免會有蝦殼、雞骨頭等,這時候就拿出小垃圾桶,方便好用~第二個用處也很棒,是隔熱墊,把廣告紙裁成正方形後,對摺再對摺,然後把正方形的一邊向另一側摺,摺成一邊長一邊短的樣子,再依序把插折進去,就完成一個自製環保的隔熱墊,這種隔熱墊實用性十足,髒了也可以隨時替換,低成本也不用心痛!
毛巾牙刷:
每幾個月就會汰換掉一批盥洗用品,但卻不知道他們怎麼變身嗎?別擔心~毛巾牙刷大變身,用處多更多!毛巾,可以對摺並剪一個洞,就可以做成圍兜兜,家裡有嬰幼兒的話,就可以省去購買全新圍兜的費用;毛巾的纖維較厚,對摺後縫起來,就變身小型收納袋,東西放在裡面也比較不擔心遭到撞擊產生破損;將毛巾等比例剪下,捲起來並整齊擺放在盒子內,並鋪上一層淺色系的花布,就是一個漂亮的毛巾首飾盒;牙刷,可以變身清潔利器,浴室潮濕不通風,容易滋生出黑黑的黴菌細菌,這時候就拿出廢棄牙刷,搭配清潔劑可以有效清除磁磚縫隙的黴菌班,洗手台;此外,牙刷也是清潔鍵盤的好幫手,鍵盤內部總會積累諸多灰塵髒汙,以前總是傻傻的去買清潔史萊姆、吹塵器,以為花錢更方便輕鬆,但其實你可以省下這些錢,就利用牙刷吧!牙刷的軟毛可有效深入隙縫將卡在鍵盤內部的髒污餅乾屑屑統統都清得一乾二淨;廢棄牙刷在廚房也有特殊用處,洗碗槽的濾水槽總是卡滿食物屑屑、油漬等髒污,此時就拿出壓刷,把牙刷沾點清潔劑,這樣就可以把濾水槽清潔乾淨了~是不是很方便呢!

上述的文章介紹了不少廢棄物變身生活小物的方法,這些都可以讓你了解更多綠色環保的概念-重複多次使用,也許你還有其他廢棄物的好用點子,也可以和朋友們分享,讓周遭更多人一起實踐綠色環保的行動,最後也不免提醒大家,垃圾袋的初衷是為了減少資源浪費,無論你拿的是塑膠袋、麻布袋、聯名環保袋,記得都要重複使用袋子,把袋子的價值發揮到最大,讓我們一起用具體行動守護地球。
參考資料來源: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0553
https://autoclean.tw/blog/plastic-bags-were-invented-to-save-the-planet
https://www.teepr.com/766092/jillhsiao/17%E7%A8%AE%E5%A1%91%E8%86%A0%E7%93%B6%E7%9A%84%E7%94%A8%E6%B3%95/
http://keepkeepfit.com/doc_L0JzaDlVV0cva2RMbzc0N1IxOS9wUT09
圖片來源:
圖-二戰後各國發展,來源:作家自製。
圖-手機充電架,來源:TEEPR 亮新聞。
圖-寶特瓶的藝術創作-瑞典UMA建築團隊-裝置藝術品,來源:LaVie雜誌網站。
圖-毛巾首飾盒,來源每日頭條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