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穩賺不賠?台灣夾娃娃機的投資優劣勢整理

  • by

 

專欄作家/ Yc

夾娃娃機店的發展背景

2016年,在電商平台興起和觀光人口減少的雙重衝擊下,臺灣零售業每況愈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夾娃娃機的風潮從日本吹到了臺灣。無人店面的營業模式與相較於其他產業,較低的創業成本,讓夾娃娃機不只是成為熱門的休閒娛樂,也令臺主成為許多人副業甚至職業選擇。
當時間到了2018,這是夾娃娃機在臺灣最熱門的一年,根據財政部統計這一年全臺的夾娃娃機店已經達到6678間,相較於2016年的920間,短短兩年間成長間625.86%。但回顧這2018年的相關報導,都認為這樣夾娃娃機已經市場飽和。而根據財政部於公佈的數據,雖說2018年五月時店鋪數量依舊在迅速飛漲,卻難以平衡收益與租金,使得半年內便倒閉了128家夾娃娃機店。
取自於Carto地圖代理商於2018年八月發佈之夾娃娃機店分佈圖

疫情與再次崛起

如果按照2018年的報導來看,2022年的現在應該不再適合投資夾娃娃機店。果不其然,夾娃娃機店在經歷了2018的巔峰後,便迎來2019、2020的兩年倒店潮。本該就此沒落的產業卻在2021年數量暴漲至9885家!
事實上,2021年的夾娃娃機店除了臺北地區,全台的夾娃娃機數量都是持續增長的,而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還是因為臺主加場主的模式有效的降低了租客的風險,使得夾娃娃機店撐過蛋塔效應,加上疫情重擊實體店面市場,租客風險較低的臺主場主和無人店面的雙模式讓夾娃娃機店活過疫情的艱難,甚至在數據上達到新高度。

2022的夾娃娃機店

所以在2022的今天,夾娃娃機還是一個好的職業選擇嗎?
其實即使開店數量不停上升,倒店的數量也是不停上升。因為入場出場都比其他行業簡單,加上無人店面+臺主場主模式讓行業能適應疫情,在大環境中生存,但行業的升起不代表行業內的人能夠起飛。夾娃娃機的行業內汰換十分快速,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存活,首先有面對的是挑剔且喜新厭舊的顧客,一家夾娃娃機店要生意好,除了地理位置之外,臺主巧思也很重要。
夾娃娃機只能夾絨毛玩偶嗎?其實不然,就向前面提到的,臺主的巧思成為夾娃娃機是否能賺錢的一項重要指標。但因為相關法律規定嚴格,在一定金額內準備足夠吸引人的禮品、追趕潮流便成為臺主的必修課。比如曾經紅極一時的指尖陀螺、比如熱銷一時的衛生紙、甚至連奶茶都能成為夾娃娃機的熱門商品。
夾娃娃機追求熱門、追求流行,這和各大網紅的夾娃娃機取材也有關係。與流行產業掛鉤的夾娃娃機店需要不停的跟風追趕潮流,這與網紅的性質相同。當臺灣衛生紙價格飛漲時,網紅拍片搶衛生紙,臺主搶衛生紙放入夾娃娃機中吸引顧客。所以如果要總結一名臺主的賺錢之道,那便與網紅十分相似,兩者都需跟隨社會議題以及流行,差別只在於一方需將潮流拍成影片,轉為文字,另一方則需將潮流放入夾娃娃機中。

夾娃娃機的核心競爭力

夾娃娃機的崛起,無疑與賭博的以小搏大心理息息相關。雖說臺主準備的禮品是否足夠吸引人,夾娃娃機爪子的鬆緊也很重要,但總體而言夾娃娃機的魅力並不來源於機器內的禮品,而是夾取娃娃的快感。換句話說,夾娃娃機能夠獲利是因為帶來捕捉的快感,以及以小搏大的僥倖心理,後續因為話題流量的帶動,更加刺激年輕族群跟風消費,以及入場。
在瞭解夾娃娃機的核心競爭力之後,再回來討論夾娃娃機的優劣勢。首先要先討論的是夾娃娃機能生存最關鍵的形式〔場主與臺主〕。
這種分擔的模式是夾娃娃機店能生存下來的主因,而作為一個臺主,在租機台之前看好地點、環境以及顧客流動量也是一門功課,且這種模式下臺主自身對於機台放置物品的巧思就非常重要。作為一個”租客”臺主能夠影響的因素其實很少,所以以下是我針對場主身份簡單整理的優劣式分析表。以作參考
其實做無論是場主還是臺主,若想在行業中長期的走下去,最需要的都是用心與創意與其他行業無異,做好事前調查,並且在開業後努力與潮流共存,便有機會在行業中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工商專區

● 協助產品推廣
●增加平台曝光
●部落客配合
●行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