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t
核電到底算不算綠色能源?
核電廠的設立與否一直以來都是爭議,全球各國包括以火力發電為主的台灣,都竭盡所能挖掘綠色能源來發電,而我國國家發展協會對於綠色能源的定義是,能透過自然界循環產生,且源源不絕,在生產的同時,不會造成環境汙染的能源。
核電是利用鈾礦進行核分裂來發電,在進行核分裂的過程中,雖不會產生碳排放,但在開廠之前,需要開採鈾礦,再經過複雜的提煉和濃縮,以及後續的處理,這一連串的程序,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汙染,因此稱不上「綠色能源」,頂多稱之為「低碳能源」,話雖如此,核電商營運的技術已然成熟,對於核安的應變以及核廢料的處置也有一套措施,只差在人民對核能發電的信任度。

未來的發電趨勢?
目前台灣以火力發電的比例高達82%,而核能也佔有11%,若台灣想降低碳排放,勢必要摒棄火力發電如此高碳排量的能源,且化石燃料雖然成本低,但並不是取之不盡。如今的科學家,也正在嘗試改變核反應堆的設計,降低核能發電的風險,以現今的科技,也能建造出更加完善的安全殼,以防止核洩漏。若全民抵制核能發電,而又摒棄火力發電的話,只能期許現代的技術加速「綠氫」的發展了。

使用核電的優缺點
發電的過程中,不會使用到氧氣,由此可知,核能發電不會排放二氧化碳,核能也是現今能源當中數一數二的高效率發電能源,但有不少民眾擔心,建設核電廠所帶來的危害。若世界開始失去秩序,台灣遭受到恐怖襲擊,核電廠將會淪為台灣的致命弱點,如果因此被轟炸,那台灣就會是遭輻射汙染的大地,雖機率渺茫,但也不是無不可能。若核燃料與核廢料的冷卻系統失常,高溫高壓會毀壞安全殼,則需要一名死士來挽救,但只要增加核廠在安全方面上的經費或等待機械人員的技術成熟,即可解決此隱患。核能具有軍民兩用的性質,在民生方面所使用的材料和技術,同樣能應用在核武器上,這也是全球公民所擔憂的,但只要各國簽議協定,同樣能解決問題。

各國的立場
開發核能對於缺乏自然能源的國家(如日本等…)非常有利,全球已有31個國家擁有核電廠,26個國家正策謀建設更多的核電站,而有4個國家停止核電廠的運作,另外有15個未曾擁有核電廠的國家,準備建設核電廠。
以亞洲來說,在經歷日本福島的核災之後,許多國家暫緩了核電廠的興建,但核災的發生,並沒有撲滅印尼、泰國和菲律賓,這三國對於建設核電廠的執著。
而以美洲來說,做為擁有最多核電廠的美國,自發生三哩島核電事故之後,暫緩了所有核電廠的建設項目,但在三十年後,當任總統歐巴馬又宣布重新動工,因為核能的發電量只位居在天然氣和煤電之後,總共約佔兩成,是美國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
再以歐洲來說,歐盟曾提案將核能、天然氣列為綠能,這項提案不只遭受到環保團體的質疑,也引起了德國和奧地利的反對,而後歐盟又更新提案內容,除了調整綠能標準,也要求企業提交詳細的永續報告。
現今全球暖化的現象愈加嚴重,從氣候變遷就能感受到地球正在向我們抗議,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節能減碳,如果不能一改台灣長年來的發電方式,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
購買具有節能標章的家電
隨手關燈
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
關心氣候及能源使用的對應政策
培養少肉多蔬的習慣
選擇當地當時的蔬菜
減少利用塑膠製品
8. 更了解再生能源
沒有比節能減碳更完美的政策了,在綠能被挖掘和大量使用之前,我們都應該守護自己的家園,節能減碳,從你我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