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汙染的種類
空氣汙染分為固定與移動汙染源兩種。參考空氣汙染防制法以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製作的簡報來看,我們可以將這兩種汙染源用以下的圖說明:

我們耳熟能詳的PM2.5就是懸浮微粒。懸浮微粒的成分很複雜,主要的來源是從地表揚起的塵土,含有氧化物礦物和其他成分。海鹽是懸浮微粒的第2大來源,其組成與海水的成分類似。一部分懸浮微粒是自然過程產生的,源自火山爆發、沙塵暴、森林火災、浪花等。PM2.5還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轉化而成。而這些氣體污染物往往是人類對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燒造成的。在開發中國家,煤炭燃燒是家庭取暖和能源供應的主要方式。沒有先進廢氣處理裝置的柴油汽車也是懸浮微粒的來源。
在室內,塵蟎、二手菸是懸浮微粒最主要的來源。懸浮微粒的來源是不完全燃燒、因此只要是靠燃燒的菸草產品,都會產生具有嚴重危害的懸浮微粒;同理也適用於金紙燃燒、焚香及燃燒蚊香。對於人體有害。
空氣污染的影響
若是空氣汙染只是單純影響呼吸系統也就罷了。時代在改變,空氣汙染的的危害也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空氣汙染對人體的影響不會隨著時間而減輕,只會日漸浸潤、侵害。

心臟問題
2006年5月26日的《西雅圖時報》報導,刊登《The Lancet》的發表、一項由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職業與環境醫學項目負責人喬爾·考夫曼(Joel Kaufman)指出:和居住在環境空氣污染較少的居民相比,家裡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區域,可能造成居民動脈血管中的沉積物堆積,使其通往心臟的血流增快。簡單來說,這意味著空氣污染的濃度越高,堆積在冠狀動脈內的沉積物亦可能加速動脈硬化。,因而促使心臟病發作,並增加其他心臟疾病發生的風險。

失智症
失智症的因素包括空氣汙染、腎臟疾病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研究作者彼得斯(Ruth Peters)與同事探討空汙與失智症的關聯,研究指出,空氣汙染也是重要因素,英國每年甚至有高達4萬人因為空氣汙染引發的各式病症而早逝。 而台大公衛學院在2015年6月25日公開的研究顯示:生活在過量空污懸浮微粒下的年長者;罹患血管型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將提高到3.6至4倍。 國內外專家不約而同的警告,若空氣品質遲遲無法獲得改善,加上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失智症的病例將愈來愈多,尤其是像阿茲海默症這樣的病症,至今仍然無法醫治。

氣喘
空氣污染對呼吸系統具刺激性, 會引起氣喘、肺功能系統問題、呼吸道發炎及毒素的抵 抗力,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肺水腫。
肺功能病變
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12年6月把柴油引擎產生的廢氣從「可能致癌」(第2A類)重新列為「人類致癌物」(第1類)。甚至在2013年10月進一步把戶外空氣污染列為人類致癌物(第1類)。
口罩的選擇
空氣汙染不是有戴口罩就萬事大吉;在口罩的種類與選擇上依然有大學問。市面上標榜的功能五花八門,我們來看看分析一下常用的口罩種類:
其中較為特別的則是近年才被開發出來的-薄膜口罩

薄膜口罩
空污是健康的潛在殺手。針對日新月異的空氣汙染危害,業者應用薄膜開發出新款防範懸浮微粒的產品。薄膜口罩為物理性阻隔;相較於N95口罩在長時間配戴下的呼吸不適,薄膜口罩優異的透氣效果也讓配戴者帶來更好的體驗感。
薄膜口罩其中的核心過濾層為ePTFE薄膜,PTFE學名是聚四氟乙烯, 在超高壓下擠壓成膜並配合極快的拉伸速度,再對薄膜進行延伸拉制使薄膜具有奈米微孔超高強度三維結構特徵。
擁有高度疏水疏油性,強力拒水拒油,滴水滴油均不能滲透微孔,所以具有極良好的透濕、透氣和防水防油污性。
低摩擦係數,耐溫差、氣候與老化,多孔透濕性,防水性等特性。常作為凈化材料使用,最初常用在製藥、生化實驗室耗材等領域應用於薄膜口罩中,
平均口徑為0.2微米,小於PM2.5的直徑;在PM0.075 μm 粒徑測試,具95%以上的過濾效果,故能直接阻擋污染物。
與市面靜電吸附型的口罩相比:不必擔心濕氣或過濾效能隨時間下降。能長時間維持過濾效能。
綜上所述,空氣污染對健康造成的威脅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同。雖然近年來空氣品質在各國戮力之下已有改善,但有時還是會因為氣候不良受到影響,造成空氣品質下降。為能更即時提醒自己與家人進行防護措施,減少身體發生不適的機率。可前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查詢今日空氣品質。保護家人;也保護您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