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見惱人的鄰居怎麼辦?

  • by

專欄作家/鄧謹懷

不管住在哪裡,人總歸是社會的動物,鄰居好不好相處,有時候比房屋本身的條件還要重要。所謂千金買房,萬金買鄰。如果遇到不好的鄰居,那真的是不管地段多棒的房子都會讓人住得不爽快。

惡鄰種類有哪些?

惱人的鄰居到底有哪些呢?經過筆者整理,最討人厭的鄰居大概分為以下幾大類:

來往狀況複雜

如果附近常常出現奇怪的人,不但會擔心自己的安全,還會很擔心有沒有什麼不太好的事情發生。例如討債的、黑道的、甚至賣淫的、吸毒的……所以如果附近鄰居的來往太過複雜,的確會讓人覺得很可怕。

汽機車隨意停放、佔用公共空間

如果碰見比較不會為人著想的鄰居,自己家的交通工具隨意停放在公共出入口,擋住他人行走路線,甚至害輪椅跟嬰兒推車無法出入,這都會讓人非常惱火,有許多上過新聞的鄰里衝突就是屬於這一類的。除此之外,還有就是住在大樓或者公寓的鄰居喜歡把鞋櫃或者雨傘放在門口,不但影響美觀,也讓人出入不便。偏偏這種事情很難去糾正,較算跟管委會投訴,會這樣做的人大多不久就故態復萌。
每次出門都要碰運氣,踏出門口之前都不曉得今天行程是否順利或者會被耽誤許多時間。日積月累之下,怨氣就不是一點點

不注意衛生

這一點上面「佔用公共空間」有點類似,但更噁心點。尤其最近疫情緊張,如果有人不注意出入衛生,不但讓人厭煩,還會讓人覺得安全受到威脅。
有的人喜歡囤積東西,家裡垃圾不愛整理,隨地吐痰、亂丟菸蒂、甚至把廚餘隨意亂扔……有的人養寵物卻縱容自家寵物在公共空間大小便,最惱人的是因為鄰居不夠衛生,家裡常常會有從隔壁過來拜訪的蟑螂、老鼠、蒼蠅……
這樣不但影響他人生活,還會讓人崩潰。所以不注意衛生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製造噪音

舉凡夫妻吵架、小孩嬉鬧、半夜打麻將、演奏樂器、寵物亂叫,或者對著地板蹦蹦跳跳發出噪音,這都會讓人難以忍受。畢竟大部分人的休息時間都在晚上,超過十點以後還不注意自身音量的,通常會不斷的接收投訴。
只是投訴歸投訴,如果說得聽大概也就不會變成惡鄰了。
這種會製造噪音的鄰居往往是神經衰弱者的惡夢。有些人天生就淺眠,晚上還有擾人噪音,真的會令睡眠不足的人發瘋。畢竟不讓睡覺據說是一種刑求方式。所以如果到了深夜,一定要注意不要發出噪音令鄰居感到困擾。

抽煙

現代人都住得近,尤其是大樓,一棟就是幾十戶人家。
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在陽台抽煙,如果通風不夠好,二手菸飄到隔壁鄰居那裡是常常有的事。如果家中有小孩或者陽台晒衣服,真的會令人惱火又無奈。偏偏這種要知道是哪戶飄來的煙味實在不容易,即使投訴也找不到人,還有一種人是喜歡躲在廁所抽煙。
現代大樓的抽風管道其實是連通的,某樓在廁所抽煙,同樣抽風管道的所有人都可以聞到煙味,這點比在陽台抽煙還要可惡,因為煙味會從抽風管道直接飄出廁所甚至污染室內,所以如果有抽煙的人,記得一定要注意吸菸的場合。
以上五項大概就是經過整合以後,惱人鄰居的五大表現,如果不幸自家買到「惡鄰古堡」,那該怎樣自救呢?

惡鄰條款報你知

其實法律中是有「惡鄰條款」可以保障大家的,但很多人只是聽過,卻不曉得什麼時候可以使用。甚至不曉得「惡鄰條款」內容是什麼。
翻一翻六法全書,其實惡鄰條款內文如下: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2條(俗稱惡鄰居條款)第1項規定:住戶有「積欠過多管理費」、「特定行為經罰款後仍未改善、再犯」、「其他重大違法違規事項」者,由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促請其改善,於3個月內仍未改善者,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得依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訴請法院強制其遷離。(資料來源:六法全書)
上面那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惡鄰條款適用於下圖三種情況:

(一)積欠過多管理費

一般來說,如果住戶欠費,管委會會先口頭提醒,如果欠繳超過兩期,管委會就可以項法院聲請寄發存證信函,要求限期內補繳欠款跟利息。如果這樣仍然不被理會,那管委會可以繼續聲請支付命令。 如果被聲請支付命令超過三個月還是不肯繳納,並且欠費高達到住戶所持有那棟房子的價值百分之一,(例如一千萬的房子管理費欠繳十萬元)並且在住戶大會中拿出來討論、評估,所有住戶經過討論覺得行徑過於惡劣的話,管委會可以訴請法院,強制要求該住戶遷離。

(二)特定行為經罰款後仍未改善、再犯

這一點的包含就非常的廣泛,住戶可以就鄰居的行為報警或者投訴管委會,經過管委會屢勸不改,甚至被主管機關處以罰鍰後,三個月仍然沒有改善跡象者,管委會可以召開住戶大會,最嚴重的話,一樣可以要求該住戶遷離。

(三)其他重大違法違規事項

其實常見的抽煙、噪音就是使用此項在開罰。如果可以詳細舉證,管委會就能依照住戶大會的決議,要求住戶將房子轉手,三個月後仍然沒有完成轉移,管委會可以向法院聲請,將他的房屋拍賣。

惡鄰條款沒用怎麼辦?

但必須注意的是,以上的條款只適合有管委會的大樓或者公寓住戶,如果是住在透天的屋子,並沒有辦法使用這些條款。如果碰到惱人鄰居,最好的方法還是報警,即使不能使用惡鄰條款讓他們搬走,但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開罰。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鄰居行徑惡劣到要適用「惡鄰條款」其實都是已經屢勸不改並且嚴重造成鄰居困擾與安全的地步了。
如果鄰居的確已經造成你嚴重的困擾,卻又還不到能讓他搬走的地步,應該怎麼辦呢?

說出來,好好溝通

公道不會主動找上門,並且或許鄰居不是不在意周邊住戶感受,他們只是沒有自覺。所以在一開始碰到事情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說出來,態度良好的溝通。大部分人如果被當面反應,即使久了以後會鬆懈,但當下也會立刻改善。 此外拜託里長、鄰居、甚至張貼公告也是一個告知的法子。一些比較小的是情,例如夫妻吵架、半夜練琴、或者音響太大聲。與其等待警察一路奔波,不如當下反應。如果幾次反應沒有效果,甚至對方態度真的很差,再去找執法機關介入。當然,當面反應之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也要防範對方惱羞成怒。

當一個好鄰居,廣結善緣

在這時候當一個人緣好的鄰居得到的幫助一定會比較多,並且自己沒有可以指責的地方,指責別人才會站得住腳。在這種時候,有其他鄰居的聲援效果遠比自己孤軍奮鬥來得有用。畢竟遠親不如近鄰。

蒐證,以備不時之需

走法律程序比想像中的還要麻煩許多,但不管走不走,蒐證都是必須要做的是情。現在的監視器材也很容易取得,只要能夠拍攝下惡鄰行徑,不管是發給對方作為警告,或者請幾查出面都會更有底氣。

儘量不要用不文明的手段

有許多人之所以可以把鄰居一而再再而三的抱怨當作耳旁風,就是因為覺得對方不能把自己怎樣,所以現在網路上已經出現「震樓神器」專門用來以牙還牙的對抗噪音,或者乾脆找一些「朋友」來幫忙「喬事情」。 這種手段或許有用,但也會給自己帶來危險,至少在法律上首先就站不住腳,並且萬一對方比你更凶更惡,事情必定就會到一個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為了自己的安全,儘量還是採取正面的方法來處理。畢竟大家都有家人,跟鄰居之間如果鬧到不死不休,居住起來也會令人感覺不安心。

搬家

如果鄰居真的讓你厭惡到無法忍受,又無法立刻改善。最下下策當然就是搬家。但這絕對是無法可想之後的辦法。總有些狀況是法律跟溝通無法改善的。例如碰到混黑道或者吸毒的鄰居。 這種事情,你等他改善的中間,自己跟家人的安全也會受到威脅。與其跟他長期對抗下去,還不如另找地方開始新生活。

如何避免碰到惱人惡鄰居?

在此,筆者分享一些小撇步,入住之前要如何確認未來的居住環境中有沒有可怕的惡鄰出沒。

多看幾次房子

看房子不要只看一次,早上上班前,下班時,晚上睡覺時間都要去看一看,如果有令人無法忍受的是情,應該都在這幾個時間斷發生。並且多看幾此房子不只可以預防惡鄰,有時候一些公共設施的問題,多看幾次也會無所遁形喔。

提早敦親睦鄰,打聽情報

分幾個時間段去看房子的同時,記得跟左鄰右舍聊一聊,看看這裡有沒有什麼特殊狀況,以及上任屋主為什麼搬走。通常一些很特別的情況,附近的店家或者管理員都會樂意分享,甚至常常在門外閒聊的媽媽也會提到一二。 此外提著一點小禮物拜訪未來的左右鄰居,上下樓層也能看清楚對方是怎樣的人家,會不會有無法掌控的情況出現。如果是怕吵的人,記得去看看未來的樓上住戶成員有沒有正處於無法控制階段的小孩,或是有沒有養狗。這點大概可以透過拜訪未來鄰居、或者觀察對方放在門外的鞋子或者鞋櫃知道端倪。

注意周遭環境是否整潔

在此特別分享筆者的私人經驗,想要看一個社區的鄰居好不好相處,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一下樓梯間是否乾淨整齊,地下停車場是否堆滿雜物。如果看上去非常誇張,那這個社區必定也存在問題。 畢竟如果連公共空間的整潔都無法維持,不是管委會不給力就是老鄰居不甩你。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新住戶都一定不會覺得舒適。

社區公告欄非常有用

除了注意公共空間的整潔以外,還有就是看一下社區公告欄,看看有沒有抱怨噪音之類的公告,信箱上有沒有住戶被貼斷水斷電的公告。這都可以看出來在這個社區出入的成員有沒有無法解決的問題。 如果有抱怨噪音跟煙味之類的公告,表示這個社區中一定有長年擾人的鄰居。如果有斷水斷電的公告,表示這個社區中可能有些人家庭情況不夠穩定,這些都是可以注意的地方。

如果可以,先租一段時間

房子買下去,牽扯的東西就多了,所以要買房子之前,如果可以真的建議先住一段時間。倉促買下的房子太容易遇到大坑,總之買屋不能急,必須擦亮眼!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出入平安,居住快樂。

法律諮詢區

●提供多項法律諮詢服務
●專業團隊分析案件
●給予法律相關專業意見和協助
●各類契約書擬定、訴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