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可以說是口罩王國,有將近180家口罩工廠,玲瓏滿目的商品應有盡有,有一般棉質的口罩(有各種顏色還有卡通圖樣),亦有標榜除臭的竹炭口罩及防霾口罩,近期更堆出薄膜口罩,但面對空汙究竟戴哪種口罩有效及戴上口罩真的就夠了嗎?
以下列舉並說明市面上常見的口罩,因為大多數人都有戴口罩出門的習慣,例如: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去醫院時及騎摩托車等,不過若口罩選錯、用錯了,其實「完全沒有用,等於白忙一場。」
布口罩因縫隙大,這類口罩較適合平時清潔工作時使用,用途在阻隔較大顆粒的灰塵。但如果只是感冒時怕咳嗽、噴嚏的飛沫影響他人,戴此類口罩仍然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市面有些口罩標榜有添加活性碳,那就也只適合騎機車,刷油漆時配戴,因為活性碳的目的是阻擋異味(活性碳口罩的功能只是吸收空氣中的異味和雜質) ,它無法抵抗流感或嚴重的空污。而且活性碳吸附一定量的有機物後,就無法再發揮效用,因此通常在污染的環境下,用完一次就需要減少。
醫療口罩通常由三層不織布組成,常見為綠色,粉紅色或藍色,其三層設計的功能如下:
(1)外層:PP潑水材質,可阻隔有病源的飛沫或血液附著。
(2)中層:特殊濾網,可阻隔細菌,粉塵。
(3)內層:超柔細纖維,可吸收汗水,油脂。
因為PM2.5的顆粒小於2.5微米,醫療用口罩無法完全過濾這些細微顆粒,且醫療用口罩多為平面設計,鼻樑處很少有附壓條,但仍無法緊密貼合合臉部,懸浮微粒只能解決透過間隙被吸進體內。
常見於免費提供或認為贈品的紙製口罩,過濾微粒的效果最差,也不防水,對於飛沫,血液等髒污缺乏保護力。因此只能在無法獲得其他口罩,萬不得以時才使用。
N95或歐規FPF1口罩主要的作用就是過濾懸浮微粒,可阻擋約8成以上的空污物質,而且因為立體造型能緊貼臉部,密合度高,防護效果也較好,不過因為N95口罩氣流導致高,會造成呼吸困難,應避免較長久戴,對於本身肺功能不佳,孕婦或長期慢性呼吸道疾病,加壓的人也都不建議使用。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近期已有廠商推出奈米薄膜口罩,較一般口罩不同的是奈米薄膜口罩被阻隔(奈米級薄膜僅有隻有0.1微米)空污的方式並非像一般口罩是用吸附過濾的原理,因此不會有吸附飽和的疑慮,另奈米薄膜口罩輕薄透氣,故適合久戴,亦有廠商研發出標榜具有防水且抗紫外線功效的產品。
各類口罩比較表
布口罩 | 活性碳口罩 | 醫療口罩 | 紙口罩 | N95口罩 | 薄膜口罩 | |
透氣舒適性 | 優 | 優 | 優 | 差 | 差 | 優 |
抗濕氣 | 差 | 差 | 差 | 差 | 差 | 優 |
隨時間過濾效果下降 | 會 | 會 | 會 | 會 | 會 | 不會 |
可水洗重復使用 | 可 | 不可 | 不可 | 不可 | 不可 | 可(部分) |
使用時機 | 家庭主婦 | 家庭主婦 | 通勤族 | X | 不宜久戴 | 機車族 |
另外面對空汙,除了戴口罩外,我們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加強自我保護呢?
天空灰濛濛的,每天起床先看氣象新聞提供的空氣品質預報,可做為出門活動時的參考,另也可上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直接查看最新的空氣品質喔。
若空污嚴重時,最好乾脆避免外出,待在家中亦可使用空氣清淨機加強過濾髒空氣,比帶任何口罩都有效。其實我們的嗅覺對氣味的敏感度比我們想像中的高,如果你在室內使用清潔產品時覺得空氣中的味道讓你感覺很不舒服,代表你很可能正吸入有害健康的空氣,最好打開門窗通風並盡快離開現場。
有三分之一的PM2.5是來自汽機車的排放廢氣,多搭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除可幫助地球節能減碳,另方面則比騎機車或自行車減少了暴露在汙染空氣中的時間,此外改變祭祀習俗,多利用鮮花素果取代焚香、燒紙錢,亦可減少在室內或廟宇內長時間的與空汙接觸,幫自己避免空汙的傷害。
因為運動時會吸進大量的空氣,所以要進行戶外活動時記得要挑選時間,儘量不要在交通尖峰期間進行戶外活動,否則還沒運動瘦身反而吸了一堆髒空氣了。
這是最治本的方法,就是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不抽菸,均衡的飲食及規律的運動,並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另經許多研究顯示,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花椰菜、高麗菜)富含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一直以來都被與降低罹癌風險的功效作連結。特別是花椰菜苗的蘿蔔硫素含量更高,有助排出人體的空氣汙染物。
以上介紹了各類口罩的優缺點及面對空汙如何自我保護,最後提醒口罩除了依用途選擇外,戴口罩時一定要注意壓條、防水層應在口鼻的外側,否則戴反就變成反效果了,此外,口罩因材質特殊,故丟棄時不可放入紙類回收,丟一般垃圾就對囉。
參考資料:
1.李佳欣(民國104年11月4日)。抗流感、空污口罩怎麼選?正反面戴錯效果差很多。康健雜誌。
2.養健康‧自然為本(民國107年8月8日)。你以為戴口罩就擋得了PM2.5嗎? 看看台中榮總護理師怎麼說。https://nabaseinc.com/2018/08/08/h1/
3.王郁婷(民國104年12月6日)。呼吸也怕怕? 避空氣汙染物 專家教10招。聯合報。
4.YAHOO網路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