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台灣人生小孩就無法買房嗎?

  • by

專欄作家/范靜軒

結婚生子、買房後的生活?

小李已經好一陣子沒在群組留言,大家紛紛關心他,這才道來他最近正忙著賺加班費,就是為了能多貼補點家用。

「我們原本是各住各的家,經濟上還有家人一起分擔,不過老婆懷孕了,我們就覺得應該要買一間屬於我們家的房子,但婚後養小孩是其次,房貸才是最大壓力來源阿!人家說『娶某前,生子後』運氣會非常好,我現在只覺得快被房貸壓到沒氣了,本來還想生兩個,現在一個就夠頭疼了,除了月子中心、請保姆,必要生活開銷,我跟老婆兩人雙薪加起來快十萬,但房貸就六萬多了,還買了車子要付車貸,還有孝親費,我每天下班後回家,老婆小孩都睡了,隔天還沒等小孩醒就出門上班;平常也不敢吃太貴的食物,有時候三餐都在便利商店或路邊攤解決,也已經很久沒有出遊了,每個月要繳帳單時壓力破錶,每天都開心不起來,看到家人只提醒我有好多帳單要繳,這種生活質量讓我不敢想生第二個。」

小李越說越多,隔著螢幕我們都能感受他要養家的龐大壓力。

「你們有想過換小一點的房子嗎?這樣價格會不會比較低一點?」群組裏小王開始建議。

「我跟老婆都在台北市工作,我們也只想住台北,台北房價已經一坪5、60萬起跳,就算是旁邊一條橋就到板橋的中永和,也都這個價錢了,我們買2房一廳一衛的小套房,還是要價2800萬,每天住在這麼小的房子還要付那麼重的房貸,真不知道該不該把房子賣掉去租屋算了!」

看到小李結婚生孩子之後,好像沒有太大喜悅,反而因為每月的房貸被壓得喘不過氣,前陣子發現他已在詢問有沒有人認識房仲,想把房子賣了改租房子!早期人所云「成家立業」,可現在人買不起房,更何況成家?台灣的房子什麼時候變成這樣貴的買不起了?

炒房對台灣的影響

台北市曾經最繁華的「東區」,現在卻漸漸淪為空城,原因就是越來越高的房租讓商家經營不下去,洗髮店的店租一個月都要20萬,以往絡繹不絕的「頂好名店城」現在也幾乎是人去樓空,店家所剩無幾,許多老字號的商店都漸漸熄燈,令老顧客惋惜,但房東寧願店面空著也不願低價租出,現在這種現象已經擴及到住家房屋,一個房東手上可能擁有四、五間房,他只想拿來租人或高價售出,若沒有談到喜歡的價錢就寧願空著也不降價出售。

 

台灣的房價水漲船高,最近各地興起的「重劃區」更是投資客爭先恐後要「攻」下的地盤。過去因為房地產投資客利用銀行房貸的「寬限期」,手中擁有好幾間房,拿來租人除了可以幫忙繳房貸,還可以另外有被動收入,但因此也有逃漏稅的嫌疑;之前新房「紅單轉讓」之亂也是讓與建商有好交情的投資客能擁有第一手資料,可以趁機「賺」一筆,因此政府今年實施「實價登錄2.0」、房貸升息、囤房稅、以及禁止紅單轉讓,都是在遏止此一風氣,為的是讓真正需要自住的家庭能夠買的起房子。

 

內政部9月13日發布2020年下半年低度使用住宅比率資訊(俗稱空屋率),經統計,全台約有88萬2,634宅空屋,空屋率為9.96%,這是自2009年統計以來,空屋率首度降至10%以下;此外2020年第4季新建餘屋為6萬9,581宅,較上季減少4.34%,代表住宅類房屋使用率有提升趨勢。若觀察六都,2020年下半年空屋數以新北市約13萬1,300宅最多,高雄市10萬8,316宅次之,第3名則為台中市9萬3,291宅;若比較空屋率,全台空屋率前3名則為金門縣18.13%、宜蘭縣16.29%及臺東縣15.02%。

 

由以上資料可看出,房價越來越高的地區,空屋率也是呈現正成長,這兩年因為疫情影響,移工無法入境,各地缺工、缺原物料,各建商都在漲價搶工人,這房價成本還是由買方支出、建商喊價,房價可是一個月比一個月高,因此政府打房政策沒有發揮太大的效益,更讓買不起房的人、還在觀望的人,這下更難出手了。

薪水趕不上房價怎麼辦?

相較小李之下,老王的情況似乎稍微好一些,雙方家裡的長輩都很體諒年輕人賺錢不易,願意幫忙出頭期款,讓小夫妻在還要養小孩的狀況下負擔減少許多;再加上銀行房貸有三年的寬限期不等,讓小夫妻每個月可以先只繳利息,還能有閒錢拿來投資;王嫂送完小孩上學之後,與社區同樣是媽媽的鄰居們組成了一個團購群組,讓無法常常出門採購的人有另一個選擇,或是一起團購嬰幼兒用品、食品,在家也能賺取一些收入,疫情期間更是進帳不少;小夫妻常常在社交軟體上發佈與小孩出遊的照片,一家人看起來相當心,充滿正面能量。

 

看到小李與老王兩家人同樣是買了房子,情況卻大相徑庭,兩邊的最大差異是有沒有對金錢有一個有效的規劃,還能兼顧生活品質;小李一家人中規中矩,買了房子就每月向銀行乖乖繳龐大的房貸,動輒就是要還三十年,所剩無幾的薪水還要拿來支付生活其他開銷,等於領多少就花多少,也因為被房貸卡著不敢貿然換工作,每天只剩上班下班,辛苦工作換來的薪水左手進、右手出,變成所謂的「屋奴」,這種感覺見不到頭的日子,生活品質也每況愈下,與家人間的感情也會因為金錢時常動怒起爭執,得不償失;但老王除了有家裡長輩的幫忙以外,自己與老婆也懂的如何增加額外收入、利用銀行的寬限期,每月還有餘額金錢做有效的投資到股票、基金上面,創造被動收入,因此老王的家庭生活也能兼顧,與家人的感情也融洽許多。

 

反觀小李,他跟老婆決定先賣掉房子,在台北市租一間一個月兩萬多塊的套房,雖然不是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每月少了高額房貸支出,卻有多出來的閒錢可以拿來出遊,三餐不再只有便利商店或路邊攤的選擇,整個生活變得輕鬆了起來,人也變得比較開朗,與大夥聊天上線的次數好像也變多了;因此若在有限制的收入之下,租房子也不失為另一種選擇,既可以減輕負擔、也可以讓生活不那麼緊繃、綁手綁腳。

台灣各地區房價與房租行情

由以上資料可看出,北部縣市蛋黃區部分房價已近頂標,許多房東為了將房子租出去,不得不拉低房租價格來吸引房客;其他區域還算大致平穩,唯獨新竹市因科技園區的關係,工作機會較多,當地房屋需求高,因此房價房租顯得較高;另外桃園市近年來因重劃區興起,政府計畫捷運三心六線共構系統,打造台北桃園一日生活圈,重點區域房價有逐漸增高趨勢。

到底要不要買房?

最近興起的「露營風」也顯示出了現代人對居住環境有限制而衍伸出的改變。露營車最早是源自於歐美,有些居無定所的人只能住在拖車裡,車裏有簡單的衛浴設備、床鋪、廚房,但後來延伸為家庭度假時可以使用的拖車,想去哪裡就可以拖著車子去,相當彈性方便,不用固定住在某間飯店,也可以省去度假額外費用以及整理行李搬運的麻煩;也有人認為買不起房乾脆花錢買一台露營車,將車內整頓改裝的美輪美奐,準備簡單器具便可以就地烹煮,累了就睡在車裡或帳篷中,今天想去哪裡住就開車去哪裡;早晨睜開眼可以立馬看到日出,傍晚也可以與夕陽相伴入夜,別有一番風情。

人生每到一個階段都會提醒我們該做什麼事,以往的社會,時間到了就結婚生子、買房創業,但隨著時代變遷,大家的薪水沒變多少,房價物價卻是遠遠超越能負擔的範圍;因為高房價變得不敢結婚、生子,凡事礙手礙腳,甚至活到中年還與父母同住,當「啃老族」,怕多餘的負擔會壓得自己喘不過氣。

當然,要不要結婚買房都是個人意願,若沒有理財規劃,每月有限的薪資就只能做有限的花費;相反的若早點開始規劃投資,就算早十年買房都是有賺到,如今是個通貨膨脹的世紀,買房可以視為一個有形的資產,早早開始學習理財投資,捨去不必要的花費當儲蓄,買房當作抗通膨;畢竟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有了家庭、孩子,學習承擔起養家的能力,有這種「甜蜜」的負擔也是甘之如飴的。

工商專區

● 協助產品推廣
●增加平台曝光
●部落客配合
●行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