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蔡涵筑
什麼是碳排放?

而剛剛提到的整個活動、產品的生產過程,從自然資源取得或產生的原物料到最終處置,有關系統中連續或互相連結的期程,我們撐作為生命週期(life cycle),又稱為生命週一構成要素(system components)。下方圖片中的箭頭代表物質/能源流,表示生命週期各階段過程要素之間的關係。
碳排放造成什麼影響?
碳排放的影響
自從進入了工業革命以後,因為人類開始採用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大氣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由280ppm上升至411ppm。
工業革命後的致使大啟中二氧化碳致的含量急遽增加,近十年來增加了將近有30%;而甲烷也因為飼養牲畜(糞便發酵)、汙水泄露、稻田糞肥等活動產生;更有因為人類工業活動間接合成的佛里昂(氯氟碳和物),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氣體。溫室氣體的增加,加強了溫室效應,造成了全球性的污染,而《京都議定書》正是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由聯合國採取錯是達成的協議。
碳排放量的增加,代表了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比例會越來越多,此現象就是我們所知的「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的對地球主要有以下五個影響:
(a) 地球平均溫度上升:冰原、冰川榮化,海平面上升。
(b) 珊瑚礁死亡:因海水溫度上升,導致白化、死亡。
(c) 極端氣候變遷:雨季混亂、乾旱現象、部分對流不正常。
(d) 高緯度生物面臨生存危險。
(e) 氣候帶位移:造成動物大型遷徙,引發疾病蔓延。

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如何計算?
碳排放的計算
這邊碳排放的計算又是如何去運作的呢?
這邊舉例大家比較熟悉來自英國的Walkers洋芋片(口味:奶酪與洋蔥Cheese & Onion),委託Carbon Trust計算一包洋芋片之產品碳足跡,其具體做法是由供應鏈著手:
(A) 原料(馬鈴薯與葵花子〈調味料〉的種植)的能源消耗
(B) 洋芋片生產程序的能源消耗
(C) 洋芋片的包裝得能源消耗
(D) 洋芋片成品的配送過程能源消耗
(E) 洋芋片空包裝的處置造成的能源消耗
每包Walkers洋芋片的碳足跡為80克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

「碳中和」又是什麼意思呢?
碳中和(英語:carbon neutrality),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一般要達成碳中和有兩種做法:
(a) 碳補償機制:使其產生的碳排放量,等同於在其他地方減少的碳排放量。比如:樹林種植、獲得再生能源憑證。
(b) 使用低碳/靈碳排放的技術(進一步了解可查詢低碳經濟):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等),盡量避免因燃燒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
舉例:同樣我們以剛剛Walkers洋芋片做示範,在Walkers減少碳足跡的作法有下:
(a) 100%使用英國種植的食物原料,降低食物里程
(b) 訓練司機以較省油的方式駕駛
(c) 送貨卡車添加5%生質柴油
(d) 宣導節能知識給公司的生產線員工
(e) 提高生產線效率
(f) 引進高效率照明(減少天然氣和電力使用)
(g) 減少猶豫片包裝的重量。
Walkers在兩年內減少了約7%的碳排放(相當於每袋6g的減量)。
而於2007年3月,Walkers也在其洋芋片包裝上標示了75g的碳標示,75g除了是標示著每包洋芋片的碳足跡,也同時表示Walkers承諾在未來所進行的減量。
直到2020/12為止,許多國家已宣布淨零排放的意向跟目標。其中目前真正達到了超過淨零排放的國家:不丹、蘇利南。
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節能減碳方式

台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落實民國97年6月5日行政院院會所通過之「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推動全民節能減碳運動,宣導全民朝「一人一天減少一公斤碳足跡」努力,並推動無碳消費習慣,建構低碳及循環型社會。
民國98年12月15日公佈碳標籤圖示,使用了碳標籤的部分,揭示台灣產品碳足跡,成為全球第11個推動碳標籤之國家。
臺灣產品碳足跡標籤係由綠色心形及綠葉組成腳印,並搭配「CO2」化學符號及愛心中的數字揭露產品「碳足跡」,整體圖示意涵用愛大自然的心,減碳愛地球及落實綠色消費,以邁向低碳社會。
(此段截自於環保署官網)
節能減碳從習慣開始執行
1. 從食物下手,該如何選擇吃什麼呢?
近年來掀起新的話題「低碳食物」就是一個個人也能做到的減碳行為之一,所謂的低碳食物就是碳排放量低的食品,包含大多數的植物性植物,比如堅果、蔬菜、水果,可透過包裝上的碳標籤從而選購符合減碳標籤的問題。
參考左圖: 前五大高碳排放量食物。


近距離移動方式採用走路、騎腳踏車為主,降低個人燃燒石化燃料的機會。
遠距離的移動方式多採用公共運輸工具。
隨手關燈,使用LED燈泡,減少能源耗費。LED燈泡的能源使用量僅有傳統燈泡的四分之一,持續時間也達到25倍。
使用再生能源
減少一次性塑膠包裝:塑膠難以分解的特性大家都明白,而這些塑膠製品的碳足跡也很高。
減少不必要開支:在日常生活中的開銷,往往伴隨著碳足跡的發生,而在現在物質品質追求較高的生活中,我們往往會購入真正的需要品,比如快流行的商品、折價品、不常用的3C產品等。
冷氣溫度,每增加1°C就能減少碳排放。
避免過度包裝的商品。
多使用標有能源之星的產品。


Previous
Next
資料參考:
https://ghgregistry.epa.gov.tw/ghg_rwd/Main/index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2%B3%E4%B8%AD%E5%92%8C
https://blog.pgesolar.com.tw/2021/04/12/%E7%A2%B3%E6%8E%92%E6%94%BE
圖片來源:
https://ghgregistry.epa.gov.tw/ghg_rwd/Main/index
https://www.cyberpower.com/tw/zh/knowledge/energystar
https://www.pexels.com/zh-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