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Sophie
現代社會普遍壓力爆棚,全世界對酒精的需求大量增加,酒精或許是某些社交場合的潤滑劑,或是一種幫助抒發壓力的方式,無論今天想怎麼喝,除了要適量,理性飲酒、感性品酒是非常重要的事。當飲酒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文化,對喜歡品飲的人來說,更深入了解飲酒文化樣貌是增進品味的方式,你是否曾走進酒吧內不知所措?不曉得該如何點酒?或是在重要場合因為不懂品酒,而與人失去交流機會?或許藉由這篇文章,在某些時刻你能變成社交圈的聚焦點!
以下將會介紹六種基酒的基本知識與分類再介紹幾款常見的雞尾酒酒譜,有些材料非常簡單,甚至能自己在家試試看喔!

一、威士忌 Whisky
威士忌的起源具傳說是基督的教教士研發出的蒸餾技術,後來透過愛爾蘭發揚光大。這種酒類流傳至蘇格蘭之後,更研究出乾燥大麥的製作方式,成為蘇格蘭威士忌。在美國,威士忌的原料則是以裸麥與玉米,經過嚴謹的配方規範,製作成美國波本或裸麥威士忌。
後來美國實施禁酒令之後,轉移陣地至加拿大開始釀造威士忌,而日本現行的威士忌潮流,則是由竹鶴政孝在1918年,到蘇格蘭取經,欲在日本打造正統威士忌,才使得現在日本威士忌千金難求。
有許多人害怕威士忌的風味,但除了風格強勁的單一麥芽威士忌以外,害怕嗆辣感的人可以選擇調和式威士忌、喜歡稍微有些甜感的可以嘗試美國威士忌、加拿大威士忌又更溫柔易飲,只要多方嘗試,一定找得到自己喜歡的威士忌!
推薦1 曼哈頓 Manhattan
酒譜:
威士忌-45ml
Rosso 香甜艾酒-15ml
Angostura苦精-1dash
糖漬櫻桃–一顆

在酒吧看見高腳馬丁尼杯放置一根劍插,渾厚的琥珀色烈酒加上一顆紅艷的糖漬櫻桃,基本上就是曼哈頓無誤!
這款雞尾酒的傳說與邱吉爾有關係,邱吉爾的母親在紐約曼哈頓的業總會舉辦一場宴會時,建議調酒師調配這款雞尾酒因此而得名「曼哈頓」。
調製的方式可將液體威士忌、香甜艾酒、苦精與冰塊放入混合杯中,攪拌均勻至稍微融水,蓋上隔冰器,倒入馬丁尼杯中,加上一顆糖漬櫻桃即可完成。
基酒可以自行選擇想要加拿大威士忌、裸麥威士忌或是波本威士忌皆可,如果覺得糖漬櫻桃過於化學,可以放入酒漬櫻桃,風味會更純粹、甜味再更少一些。
這款雞尾酒是偏厚重型,主要品的是它的高雅酒色與豐富的香氣,風格強勁但調製後柔順,被稱做「雞尾酒之后」。
推薦2 老時髦 Old-Fashioned
酒譜:
威士忌-45ml
Angostura苦精-1dash
方糖-一顆
蘇打水-少許
柑橘皮-一片

這是許多調酒愛好者老饕們到酒吧必點的一款,也是偏厚重型,老時髦 Old-Fashioned每間酒吧都有不一樣的型式,也是它最迷人的地方,每個人調製的風味都不同。
這款調酒的歷史是從「肯塔基騎馬大賽」開始,是當時調酒師為了慶祝開幕所調製的雞尾酒。
製作方式是先將方糖置入於杯中,將Angostura苦精灑在方糖上方,再倒入少許蘇打水,輔助糖份融化,緊接著把冰塊倒入杯中,攪拌均勻至稍微融水,再噴上柑橘皮油增添風味,也可以依照各人喜好,用劍插插上許多符合口味的水果當作裝飾。
推薦3 威士忌酸酒 Whisky Sour
酒譜:
波本威士忌-45ml
檸檬汁-30ml
糖漿-15ml
檸檬片或檸檬皮掛飾

此款雞尾酒清爽口感一流,是害怕威士忌味道的入門者守選!
略帶一點酸甜風味的威士忌酸酒 Whisky Sour,使用強勁的波本威士忌、加上檸檬汁的酸味以及糖漿的甜感,組合這款美味的雞尾酒,「沙瓦」(Sour)一語道破它的酸感,可直接平衡威士忌厚重的風味。
製作方式是將所有液體威士忌、檸檬汁、糖漿,加入雪克杯中搖盪,充分融合之後倒入杯中,加上檸檬片或檸檬皮掛飾,即可完成這杯清爽好喝的雞尾酒,若家裡有自備雪克杯,材料非常好準備,可以輕鬆在家嘗試製作。
二、 白蘭地 Brandy

白蘭地是歐洲的煉金術士們偶然研發出的產物,一個不小心,將葡萄汁蒸餾成烈酒。據說是13-14世紀,一位鍊金術士將蒸餾出的液體稱做「生命之水」,並宣稱有長生不老的效果,在人們口耳相傳之下受到歡迎。
到17世紀,荷蘭商人將其釀造技術傳至法國,才催生了舉世聞名的干邑(Cognac)白蘭地。
一般來說,白蘭地是以白葡萄蒸餾而成,不過有另外一種方式,是採用各種水果蒸餾,以其他水果蒸餾的白蘭地,通常會冠名水果白蘭地,最有名的是蘋果白蘭地(Calvados),也常常用在調製雞尾酒當中。
不同地方產的白蘭地名字也會不同,在法國就有干邑、雅馬邑,在義大利也有特別的渣釀白蘭地(Grappa)。
推薦1 側車 Sidecar
酒譜:
白蘭地-30ml
君度橙酒-15ml
檸檬汁-15ml

側車 Sidecar是來自法國巴黎哈里斯酒吧老闆所調製的酒譜,原版本選用帶有花香氣味的Courvoisier VSOP做為基酒。
在酒吧中點選這杯酒,有點像在幫調酒師考試,材料只有兩種烈酒,雖然君度橙酒本身帶有甜度,但只用檸檬汁來做平衡是相當不易的事,若是自己想試著調製,可以嘗試加入一點點的糖漿,口感會比較圓潤。
製作方式也非常簡單,將所有液體白蘭地、檸檬汁、君度橙酒,加入雪克杯中搖盪,充分融合之後倒入杯中,即可完成。
推薦2 亞歷山大 Alexander
酒譜:
干邑白蘭地-20ml
可可香甜酒-20ml
鮮奶油-20ml
肉桂粉或荳蔻粉–適量

芳醇的干邑白蘭地加上香甜可口的可可香甜酒,鮮奶油賦予這杯雞尾酒柔順絲絨口感,喜歡奶味的雞尾酒愛好者,這杯是必點!
亞歷山大 Alexander的歷史,是英國國王艾德華七世為了慶祝他與丹麥王妃結婚,而設計出的雞尾酒,若是想慶祝親朋好友新婚,或是結婚喜宴上,推出這款雞尾酒或許可以得到一個吉利的好采頭喔!
製作方式是將除了粉末以外的液體干邑白蘭地、可可香甜酒、鮮奶油,加入雪克杯中,請記得用力搖盪,因為材料有鮮奶油,比較不易搖盪均勻,也可以搖盪久一點,充分融合之後倒入杯中,最後會產生一片美麗的泡沫汪洋,把肉桂或是荳蔻粉均勻灑上杯面,即可完成這款如甜點般捨不得破壞的雞尾酒。
三、 琴酒 Gin

談到琴酒,一般人可能會認為源自英國,但其實琴酒的發祥地是在荷蘭喔!1660年,荷蘭的醫師把杜松子、大麥以及藥草等一些材料釀造成酒,主要是做為利尿解毒的藥劑,後來在配方中加入了一些糖,製作出口味更甜、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的琴酒,後來才流傳到了英國,英國當時正在工業革命,打造出了連續式蒸餾器,使英國可以做出風味更Dry的不甜琴酒,不甜琴酒傳至美國之後,美國人對其為之瘋狂,琴酒立刻成為最受歡迎基酒,風靡全世界!
琴酒大概可以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原料較豐富、口味偏甜的荷蘭琴酒,另外一種則是口感比較Dry,偏一點澀味的倫敦琴酒。
推薦1 琴湯尼 Gin & Tonic
酒譜:
琴酒-45ml
通寧氣水–適量
檸檬片–一片

這杯好喝易飲、好調製的雞尾酒大有來頭,最早由英國東印度公司所發明,主要是提供給士兵飲用,用來對抗瘧疾,1700年代,瘧疾於印度等熱帶地區肆虐,一位蘇格蘭醫生發明了「金雞納霜(Quinine)」來預防,但由於「金雞納霜」難以下嚥,於是將糖、琴酒與檸檬加入了「金雞納霜」,讓苦味不復從前,這才成就了美味的 Gin & Tonic。
夏天將至,只要你手邊有琴酒與通寧水,按照自己喜歡的比例加入,喝之前再擠入一些檸檬汁,就可以製作出這杯舉世聞名的清涼雞尾酒!
推薦2 馬丁尼 Martini
酒譜:
琴酒-60ml
澀味苦艾酒-1 Tsp
橄欖–一顆

關於馬丁尼 Martini的起源,目前已經不可考,馬丁尼 Martini被後世稱做「雞尾酒之王」,原因或許是因為,它的發展是從「雞尾酒之后」曼哈頓 Manhattan演變而來,也是大眾最能接受的歷史版本。
但後來大家所悉知的馬丁尼,應該是從007電影系列而來,詹姆士龐德一句經典的:「shaken, not stirred」,引起觀眾熱烈回響,但其實經典做法是使用攪拌的方式。
製作方式為把琴酒、苦艾酒與冰塊加入混合杯中,使用吧叉匙攪拌均勻後,蓋上隔冰器緩緩倒入杯中,在杯中放入橄欖即可。做法看似很簡單,但要調得好喝其實不容易,每個人的手感以及溫度體感不同,會造就不同的風味出現,這也是雞尾酒非常有趣的地方。
四、 伏特加 Vodka

伏特加是少數比較沒有個性的基酒,無色而也無味,很適合純飲,也適合調酒,搭配任何味道都可以很好地輔助。一般會認為伏特加源於俄國,俄國人使用裸麥釀造而成的蒸餾酒。Vodka是斯拉夫語的變化字,源自斯拉夫語的「Woda」或是「voda」,是水的意思,後來玉米、馬鈴薯等穀物傳入俄國之後,人們開始利用各種原料釀造出伏特加。
俄國革命爆發之後,Smirnoff伏特加負責人逃離俄國,輾轉到了歐洲,也把伏特加的製作方式傳到歐洲,隨即受到歐洲人的歡迎。
推薦1 莫斯科驢子 Moscow Mule
酒譜:
伏特加-40ml
檸檬汁-20ml
糖漿-15ml
薑汁汽水–倒滿

這款雞尾酒是在1940年代的美國誕生,因為喝了強烈口感的伏特加仿彿被驢子踢到了一般,便將此雞尾酒命名為莫斯科驢子 Moscow Mule。
做法是將伏特加、檸檬汁、糖漿倒入雪克杯中,搖盪至均勻後,倒入加入冰塊的銅杯中,再使用薑汁填滿,即可完成。
爽口的檸檬風味加上薑汁汽水的辛辣、氣泡的刺激感,喝起來令人心曠神怡,非常適合夏天的一款雞尾酒。若手邊有小黃瓜搭配起來能增添清爽的口感。
若希望薑的風味更加強烈,也可以自己製作薑糖後再加入一點氣泡水做為替代。
推薦2 柯夢波丹 Cosmopolitan
酒譜:
伏特加-45ml
君度橙酒-15ml
檸檬汁-15ml
蔓越莓汁-15ml

1988年至2004年間,一部非常火紅的美國影集《欲望城市》風靡全球,四位迷人的女主角最常飲用的便是這一款雞尾酒。日本在2000年時上映,甫播出便擄獲女性的心,也成為日本當時的人氣雞尾酒。
其做法是將所有的材料倒入雪克杯中,搖盪至均勻,再倒入雞尾酒杯中。可愛的粉紅色與蔓越莓的酸甜味,確實和女性之間的聊天非常吻合,也成為了女性喜愛的雞尾酒首選,至今仍歷久彌新。
五、 蘭姆酒 Rum

是蘭姆酒不是萊姆酒喔!大家常常誤會這個名字。蘭姆酒是以甘蔗糖蜜釀造而成,具有特殊風味。其發祥地眾說紛紜,其中一個說法是16世紀左右,西班牙探險家途經波多黎各所釀造,另外一說是17世紀,移居到巴貝多的英國人所釀造。蘭姆酒具有甘蔗的獨特風味,應用在雞尾酒中的蘭姆酒通常可以分成三種大類型,一為「白色蘭姆酒」,最常被用來製作雞尾酒,再來是加上焦糖上色的「金色蘭姆酒」、另外是熟成三年以上的「深色蘭姆酒」,酒味豐厚濃醇,口感非常滑順,歡蘭姆酒的人不妨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適合的產品。
推薦1 黛克利Daiquiri
酒譜:
蘭姆酒-45ml
檸檬汁-15ml
糖漿-10ml

備受大文豪們喜愛的一款雞尾酒,據說1939年-1960年間海明威曾經在古巴哈瓦那定居,非常喜愛蘭姆酒基底的調酒,甚至當年正被糖尿病纏身的海明威,要求酒保在他點的黛克利Daiquiri中減低糖分,調酒師才發明了流傳至今的海明威版本黛克利,下次進酒吧時不妨詢問看看店家是否有做,嚐嚐文思泉湧的風味!另外除了海明威以外,大文豪沙林傑也是黛克利Daiquiri的愛慕者之一。
這杯雞尾酒原本是誕生於19世紀古巴的Daiquiri礦坑,在礦山工作的礦工們常以這杯雞尾酒消除疲勞。
製作方式是將所有材料倒入雪克杯中搖盪,均勻後蓋上隔冰器,倒入雞尾酒杯當中,非常輕鬆。
推薦2 莫希多Mojito
酒譜:
蘭姆酒-45ml
檸檬–半顆
糖漿-10ml
薄荷葉-10片

傳聞中16世紀後半葉,海盜里查德瑞克的手下,向古巴人傳授名為「Draque」的雞尾酒,便是莫希多Mojito的前身。莫希多是由巫毒教中具有魔法、魔術一詞的「Mojo」而來,Mojo也有另外一層涵意是被毒品擄獲之人,但的確,這款雞尾酒散發出淡淡薄荷的清涼,越喝越欲罷不能啊!
每一個酒吧的製作方式不同,也可以選擇用直注式,將半顆檸檬與薄荷葉直接放入杯底,壓榨出汁液與芬芳,加滿碎冰後注入蘭姆酒充分攪拌,上面再佐以薄荷葉做裝飾。
六、 龍舌蘭 Tequila

很久以前在墨西哥發生火燒山的事件,當時人們發現燒焦的Maguey(龍舌蘭)散發出香甜的味道,並且流出類似巧克力的汁液,人們將它發酵成酒,16世紀左右,西班牙人將墨西哥設為殖民地,並帶來了蒸餾技術,進一步把Maguey(龍舌蘭)進行蒸餾,成為現在所知道的龍舌蘭 Tequila。
龍舌蘭 Tequila分成以下三種,其一是白色龍舌蘭,通常用於雞尾酒,是經過蒸餾之後沒有經過熟成,呈現白色透明狀,其二是金色龍舌蘭(Reposado),再橡木桶陳放兩個月左右,擁有橡木桶香氣、口感又比白色龍舌蘭緩和,其三是陳年龍舌蘭(Anejo),在橡木桶中陳放一年左右,口感比較深沉厚重。
推薦1 龍舌蘭日出 Tequila Sunrise
酒譜:
龍舌蘭-45ml
柳橙汁-90ml
紅石榴糖漿-2 Tsp
柳橙片或糖漬櫻桃

沒入杯底的紅石榴糖漿有如旭日東昇一樣耀眼,龍舌蘭日出 Tequila Sunrise是一杯在電影、影集中很常見的雞尾酒,1972年,知名的英國搖滾樂團「滾石樂團」(The Rolling Stones)前往墨西哥表演時,將這款雞尾酒稱做龍舌蘭日出,並將其推廣至全世界,另一知名搖滾樂團「老鷹合唱團」(Eagles)也曾經唱過同名歌曲。
材料唾手可得,製作方式只需將龍舌蘭、柳橙汁倒入杯中,再緩緩倒入紅石榴糖漿,劍插可裝飾自己喜愛搭配的水果。
最後加碼一款在台灣夜店非常受歡迎的雞尾酒。
長島冰茶 Long Island Iced Tea
酒譜:
琴酒-15ml + 伏特加-15ml
蘭姆酒-15ml + 龍舌蘭-15ml
君度橙酒-15ml + 檸檬汁-15ml
糖漿-10ml + 可樂適量

據說,在1920年代的禁酒令其間,由田納西的長島一位老人研發出來的,取名為冰茶則是為了躲避禁酒令的追查。做法是將除了可樂以外的材料倒入雪克杯中,搖盪均勻後放置杯內,再漂浮一層可樂,最終看起來就像茶一般的顏色。
這款雞尾酒雖然取名為冰茶,但卻完全沒有以茶入酒,看完酒譜就能發現,其實不像名字那般的輕鬆簡單。許多人曾因為它的名字慘遭辣手摧花,就算是雞尾酒,酒精濃度也高達30%,請別被它無害的外貌給騙了!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篇文章除了可以增加酒類知識以外,也能透過酒譜更了解自己喝下去的內容物、身體的耐受度,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酒款。看完這麼多種酒譜,有沒有很想自己在家小試身手呢?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適量飲酒、喝酒不開車,理性飲酒才能長長久久。
*酒譜為作家個人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