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Colbie
我們都知道空氣很重要,但我們真的重視過嗎?
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沒有異味就沒有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於「健康」格外地重視,從食物、飲水到居家的生活細節,包括近幾年由大陸飄來的霧霾中所含的PM2.5懸浮粒子,這是目前大家公認一定要預防的致癌物質。
其實在還沒有PM2.5的污染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每天都會公告「空氣品質指標(AQI)」,指標共分為6個等級,從良好至深紅色的危害,當時極少數的人會去留意這類資訊,例如少數的新生兒父母會去購買空氣清淨機,其他沒有新生兒的家庭更不可能添購所謂的空氣清淨機,因為空氣無色、無味讓人太無感了,呼吸更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幾乎不會有人去質疑它,除了有部分機車族或通勤族會戴個口罩,多數的台灣人根本是不重視空氣品質。直到某天出門時抬頭望向天空,怎麼會一片霧濛濛,才知道原來PM2.5霧霾已經來襲而且無處可逃,因此不得不為了自身的健康而戴上口罩、開始使用空氣清淨機。

因為是無色無味,所以認為那很安全?
我們都知道呼吸空氣是全年無休的,空氣是維持生命首必要條件,世上沒有活人可以長時間停止呼吸,因為這會導致器官會缺氧無法正常運送血液到各個器官造成衰竭、乃至死亡。即便空氣如此重要,多數的人通常不會主動了解到底「空氣是什麼」,如果不了解空氣有哪些成份的話,又該如何知道我們為何要維持好的空氣品質?因此,認識空氣含有什麼成分會是維持好空氣的第一步。
空氣是由地球大氣層中的氣體混合而成,在離地面100公里以下的主要成份:
一、氮氣
約78%-80%,氮氣對於人體並沒有直接的傷害,吸入氮氣是可以的,但如果氮氣過多仍可能造成死亡,因為氮氧含量過高時,將排擠氧氧的存在比例,缺氧的問題使得身體感到不適。
二、氧氣
約21%,我們呼吸就是氧氣,有充足的氧氣才有充足的精神。
三、其他1%通常混合著稀有氣體和雜質組成
例如二氧化碳、水汽、氬等。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之衛生署的衛生防護中心網站一文「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中指出,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在2009年發表的《全球健康風險》報告,市區室外空氣污染被列為2004年全球死亡人口的第十四大風險因素外,並指出最常見的空氣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懸浮粒子、二氧化硫和鉛,其中所指的懸浮粒子分別指PM10以及PM2.5,且不難發現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在宣傳空氣污染是殺害人類的兇手之一,而台灣是於2012年將PM2.5納入空氣品質管制範圍內,不過台灣人們真正開始重視約莫在2014年起,除了前些年PM2.5喚醒了人們對於空氣品質的意識,在2020年年初爆發的武漢肺炎,我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中都可能含有許多各式各樣的有毒物質以及病毒,這才使我們開始重視空氣品質。這所有的空氣物質,不管是病毒或是PM2.5都有一個共同特性-無色無味且用肉眼根本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同,使得我們很容易忘了它潛在的危機,造成人體的健康有著極大的傷害,因此,我們不該拿無色無味來判定空氣品質的好壞,並非無色無味的空氣就是安全。
對抗惡劣的空氣,我們還能怎麼做?
無色無味的空氣是無法用我們的肉眼去判定,不論在室內或室外,我們都應該加強保護自身的呼吸道,這邊就跟大家來探討如何對抗室外的惡劣空氣以及如何維護好室內空氣品質:

如何對抗室外的惡劣空氣
過去預防空氣污染僅強調於室外,例如工業的污染、汽機車的排放、過度砍伐森林等過度開發下所產生的各種污染,新鮮空氣不再輕易擁有,對於這樣的空氣污染,只能鼓勵大家多種樹、研發新的能源取代現有的污染能源等方法,而這些方法都需要很長的時間與持之以恆,也是地球上每個人都必須一同努力的方向。即便知道如此,在改進的路上,仍然無法避免室外的惡劣空氣,只好從自身做起,再多做一些努力:
一、戴口罩
口罩幾乎是每個家中都需要準備的日常用品,尤其是武漢肺炎爆發,醫療型口罩搶購一空,深怕被感染,但其實不僅武漢肺炎,像是流感與其他空氣污染物都是需要戴上正確的口罩來保護自己的肺部。那什麼是「正確的口罩」呢?如果是騎機車是應戴上活性碳口罩,可以預防吸入空中的花粉、塵蟎、有害氣體,以及其他懸浮微粒⋯但病毒就不行了;如果想預防病毒那就是要戴上醫療型的口罩,小編認為室內與乘車都很適合戴喔。
二、選對時間做戶外運動
運動是一件正向且健康的事,但如果選錯時間去運動,那麼原本的好事可能就沒有你想的這麼好了!許多人會選擇日出前去運動,這個時間並不是什麼好時段,有專家建議,污染物濃度最高是太陽升起前與中午時分,太陽升起前由於風較微弱,擴散條件差,污染物濃度高、不易散掉,而後者中午時分,濃度也是很高,不過這個時段通常比較不會有人選,一來空氣差外、日曬過強傷皮膚。
三、隨時查看空污數據
不一定要出門處理事情而在思考今天該不該出門嗎?建議查看一下當日的空氣污染預報,再做決定也不遲,正所謂「出門前看數據,心裡更安心」。通常,環保署會在「環境品質監測網」公布隔日空氣污染數據,讓大家更好安排時程。
如何維護好室內的空氣品質
然而,對抗室外惡劣空氣的方法皆屬長期抗戰並無法立彰見影,人們仍然會為了生存不斷地使用會導致空氣污染的有害物質或是進行會產生空氣污染的行為,例如開車、工業生產等,又因空氣具有流動的特性,導致空氣污染只會不斷地循環,這些壞空氣仍會入侵室內空間。
若相較於室外空氣,室內空氣似乎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但真的是這樣嗎?大家可能要改變一下思維了,美國環境保護署調查指出像是家裡的微塵、油煙、黴菌、塵蟎、寵物或是人體的皮屑、連清潔劑、香氛蠟燭、香水以及其他會揮發出的污染物等等,加重空氣污染的嚴重性與濃度,造成室內的空氣比室外的空氣可能還要髒五倍以上。
因此,市面上不斷推出冷氣機的過瀘系統、空氣清淨機等相關產品的發展,這些無一不是彰顯室內空氣品質已經是急需被重視的一環,出門必須要面對惡劣的空氣且無所遁逃,若能讓室內空氣品質維持良好,那麼至少回到家中或任何室內裡,可以讓肺休息一下,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反而是一個好方法來平衡身體的健康。
一、建築裝潢設計
我們一般比較不容易遇到這樣的事情,除非我們新購置了房屋或是打算重新裝潢,那這一項就會變成很基本的功夫,像是不要使用含有甲醛的油漆或傢具等含有毒性的建材、裝潢本身是否就具備通風的設計、管線配置等等。如果一開始就沒有把這個環節顧好,那麼對於維持室內空氣品質自然比較困難,但如果你真的別無選擇那就跳過這項,繼續往下看。太啰嗦,請簡化
二、加強通風換氣
通風一直以來都是維持空氣品質的不二法門,如果住所沒有對外窗戶讓自然風進入,那麼就會建議使用循環扇,盡量維持空氣的流動性,才會有綿綿不絕的新鮮好空氣。不過由於城市發展快速,高樓大廈林立,空氣流通性往往很差,流動性差很難讓不好的空氣濃度降低,這個時候就必須得使用抽風機來加強通風與換氣,或是選擇居住空間是有足夠的對外窗戶,這些都能改善空氣流通。
三、空氣清淨設施
空氣清淨設備應是每個家最基本的家電之一,即便沒有空氣清淨機,購買新的冷氣機時也要特別選擇配有空氣清淨效果的空調,讓呼吸更安心,尤其是最讓人慌恐的武漢肺炎,一台空氣清淨機的價格絕對比自身的健康還要廉價很多,只是千萬別忘了要定期更換濾網,才能確保濾出來的空氣是新鮮、舒適的。
四、居家清潔
真正的安全是從清潔居家生活開始。維持居住的清潔絕對是有助於空氣的清淨,這是室內空氣品質最基本的首要事項,髒亂的環境往往造成空氣品質極差,例如肉眼看不到的灰塵吸入體內,可能造成鼻過敏發作,定時清潔相當重要。像現在的武漢肺炎病毒,強調居家除了基本清潔外,還必須額外使用酒精進行消毒,室內溼度維持在50%以上,病毒不易存活。然而如果本身就有氣喘過敏的問題,確實不適合室內溼度太高,因此還是必須用酒精進行清潔消毒是比較好的選擇。此外,清潔時所選用的清潔用品也要謹慎挑選,有些清潔用品清潔力非常強,可能味道具有毒性、非常刺鼻或是會傷手,這些都應該要避免。如果不是很懂這些清潔的工具與相關知識,那麼就請專業的清潔公司來協助,輕鬆將病毒、有害物質一掃而空。


總結,透過上述推薦的方式,從裡到外、面面俱到地進行防範,雖然無法百分百阻止室外空氣,但盡可能讓家中有一百分的空氣品質,那麼在不用出門與上班的日子中,你的肺與身體可以暫時逃離過度開發的空氣污染與病毒危機中吧!
參考資料來源:
大氣的組成成分
武漢肺炎/專家警示濕度、溫度對 病毒可以存活達數天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簡稱武漢肺炎)口罩Q&A
圖片來源:Photo by CDC on Unsplash / Photo by Patrick Hendry on Unsplash / Photo by The Honest Company on Unsp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