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陳香然
從小到大,相信大部分的人對求學階段的印象就是升學升學再升學、考試考試再考試的教育模式,總以為考試考高分就是贏在人生的起跑點,一路高分的人生就會一帆風順、無憂無慮,但,真的是這樣嗎?時至今日,升學考試的小孩已經長成大人,也開始對這樣的填鴨式較於提出反思,一味的埋頭念書真的對培養出社會工作、能夠成為獨立自主的人是正相關嗎?甚至是對整個人生觀、視野的塑造是否真的有決定性的影響。這股反思搭上西方教育理念的潮流,更隨著整體社會教育風氣的改革開放,出現了所謂跳脫升學考試模式的「體制外教育」,意在讓學生對教育體制的理解不再只是念書考試而已,不過這樣特別的體制外教育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呢?就讓我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體制外教育一:國際學校
顧名思義,國際學校指的就是是擁有外國(境外)身分的學生來就讀的學校,裡面的學生通常是在台的外籍僑民小孩或是外交官的子女。有自己獨立的一套教育體制且通常不同於當地大部分的學校。舉例來說,台灣有美國學校、他們的上課模式主要沿於美國本地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就算在台灣成長也能接受美式教育,提供他們一個教育空間能夠把美國文化和社會風情做一個傳承。基本上就是完整的跳脫十二年國教、強調美國重視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填鴨背誦的能力」。他們不問高山的名字是什麼,而是問你高山如何形成而人們又如何才能登頂。這樣的體制外教育,重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教育體制,讓學子能夠培養未來求學能銜接回美國發展的能力,文化傳承與語言能力的培養都穩穩妥妥的一併完成了,實在是外籍人士在台的不二之選。

體制外教育二:森林小學
森林小學是台灣第一所體制外教育,它的成立初衷是提倡教育應該要「教人成為他自己」,著重在內省和培養出有思想和有能力去愛人的人。以人本為出發點讓孩子自由自在的在就學期間探索他自己,填補現今主流僵化的單向灌輸知識與教導學生服從權威與長輩的缺點。在課程上除了一般小學都會有的學科如國文、英文、數學、自然、體育、美勞和音樂課等等,他們還會另外再新增比較特別的科目如生命的展現、肢體活動課等等。課外的活動非常的多,充分的利用到社會資源、並透過親自讓學生動手嘗試或增加實在的體驗機會來創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獲得寶貴的經驗。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森林小學的學費是特別的高昂,也因此被許多人戲稱作是貴族學校。另外,由於它的經費來源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民間集資,目前還不斷的在為收支平衡去做協調,常常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也因此在師資上不能保證品質的穩定、教師流動率高。但其特別的教育理念已經在台灣、香港、大陸開展開來,紛紛成立類似的學校來揚傳人本之精神。

體制外教育三:實驗小學
有關實驗小學,其實他們實驗的對象不只是學生也是家長。這話怎麼說呢?實驗小學的體制外教育,考驗家長是否能夠接受學校不考試、也沒有提供課本等等的學習方式。他們主張培養小孩獨立自主的能力、多元化的嘗試並且強化學生自學的能力、引發興趣然後探索自我。比如小時候我們在學國字的時候,傳統學校老師可能會讓學生寫好幾遍直到記起來,用這種強迫記憶的方式學習。但在實驗小學,老師會教導小朋友閉上眼睛默想筆畫,然後直接寫出來。他們想要孩子學習到的不只是肌肉記憶,而是有過到腦子,思考之後記憶,再寫出來多一次加深印象。另外還會有許多動手做的部分需要家長帶領小朋友一起參與,一年也不是只有寒暑假而已,而是分春夏秋冬把還暑假均分到裡面,這部分也需要家長的工作也能配合,才能讓小朋友在實驗小學學習。種種事項,你可以理解到這類型的體制外教育確實考驗的不只是孩子,也是家長的各種價值觀和配合度喔!
如何進入體制外學校
了解了以上列舉的體制外學校的特色與內涵,那麼如果希望孩子也來點不一樣的求學生涯要該怎麼做呢?首先可以透過各個體制外學校的官方網頁看看他們的辦學理念是否與你相符,不只可以從官網、FB專頁去彙整資訊,也可以多多從各方面打聽過來人對本校的評價與口碑,趁早多元的蒐集可靠資訊給小朋友做更穩妥的安排,也讓自己能早些對不同於主流的選擇有更多的信心去做決定。體制外學校基本上不需要孩子經過考試才能入學,反而是家長要能通過一場對教育理念的隱形面試,能認同體制外教育確實可以帶給自己的孩子適性教育、出類拔萃、充分的發揮自身的潛能,而非走傳統教育的充填式學習、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對孩子的自律有十足的信心、離開了一路有人逼著你念書考試的體制後依然能不落於人後的充實自我,那我想,此時此刻,您就已經準備好進入體制外教育的體系,一起和孩子來擁抱不一樣的求學生涯了。
讓夢想起飛
這些體制外教育,不外乎是為了突破或是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之處。不過自古以來新的思想在推行的時候,往往都會受到更加嚴格的眼光去關注與審視,到底這些體制外教育能不能經得起時間和社會的考驗?進而去創造學生能在學校得到更深刻更有意義的學習體驗呢?想要改變現行推崇讀書考試至上的教育生態我想這個社會還需要一些時間,一些時間讓師長、家長和小孩的價值觀與視野都能得到提升和去做更多的包容與改變。其實不管是傳統教育或是體制外教育,當孩子要能有所突破和成長的時候,都還是需要經過一番捶打和試煉的。不管這些成長的壓力是來自外在的約束還是內心對自我能力的鞭策,只要是能夠熬過來得,豐碩的成長果實就是屬於你的。相信未來體制外教育也能帶動傳統的教育體制轉型為對學生未來更有益處的教學模式,此時此刻就讓我們攜手並進,一同參與和反饋,一起架構出更完善的教育體制給下一代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資料與圖片
https://d32kak7w9u5ewj.cloudfront.net/media/image/2016/05/6504957b15844b8a95eb5ccecdd711b7.jpg?imageView2/1/w/1080/h/720/format/jpg
https://hef.org.tw/wp-content/uploads/2019/04/2_edited.jpg.webp
https://cdn.parenting.com.tw/flipedu/image/article/2017-02-18/13940bc56b940ad918d77ba65ea979ac-434799.jpg
